近来,教育部发布了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》,对我们教培机构到底有哪些影响呢?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立博乐语文团队
引言
近日,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(示范文本)》。作为教培行业首个全国性示范文本,共有十一条,涵盖了培训项目、培训要求、争议处理等内容,其中还特别明确了机构收、退费要求及违约责任详细规定。
《培训合同(示范本)》是规范化市场的一种直接表现,还是机构和家长双方共同的事情呢?接下来我们将结合《培训合同(示范本)》中的重要条款给大家做一个解读。给大家做一个行业参考!
甲方的权利和义务
甲方有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合同约定收取培训费用。甲方收取培训费用后应当及时向乙方开具正规发票。(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,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向乙方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;线上培训机构按课时收费的,每科不得—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。)
影响:
1.收费要更加正规,原先的收据将不能作为家长的信任凭证,提供正规发票也将增加机构的税收成本。
2.收费不超过3个月将影响长线班的招生,增加续费频率,提高生源流失的几率。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。对课时总量的限制也是对—次性收费额度的限制。
*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解读对策:
1、可以适当减学费或赠课时与家长协商争取少开或不开发票。
2、针对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,我们可以这样操作。
例如:可通过缴+送"的形式:缴纳三个月学费,赠送七个月课程。也可以采用联报政策∶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预定下学期的优惠政策,按照分期缴纳学费逐步返还押金的模式。
乙方的权利和义务
(一)乙方对培训过程以及培训人员的从业背景和执教信息享有知情权。乙方可以通过公开课、学习报告等适当方式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,甲方应当为乙方提供方便,接受乙方监督。
影响:进一步要求学校信息公开透明,公开课、试听课、学习报告、家长会等售前和售后服务将成为常态。
解读对策:与其等着家长来提要求,还不如主动出击。把公开课、试听课、家长会等包装打造成机构的引流产品和增值服务项目。
*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(二)乙方应当按时足额向甲方缴纳培训费用。
影响:机构催缴学费将有更有力的依据。
解读对策:如遇到家长拖欠学费,屡次催促仍不缴纳的情况,可以遵循此条款。
违约责任
(一)甲方未达到合同约定的场所、教师等培训条件的,或甲方未经乙方同意,擅自变更培训方式或培训教师的,乙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,要求甲方退还剩余培训费并支付剩余培训费[]%金额的违约金。
影响:
机构后期做任何与合同有关的约定的更改,均会受家长的限制,处理不好容易引发退费风险。其中,最为关键的是培训方式和培训教师的更改。
解读对策:
机构所有更改都需提前公示,并先与内部的家长领袖沟通好,让其协助沟通其他家长,避免出现扯皮事件。同时,所有更改都需要从为学生学习好的角度出发,多用"教学升级"、“教学迭代"等字眼,来说服家长。必要的情况下,可以给家长—些补偿性的、绑定性的优惠,来降低退费。
此外,加强机构教师稳定性的管理,比如设计沉没成本的工资体系,或者发放分红,或者学科项目合伙制等。若迫不得已出现教师流失,导致更换教师,也要尽量找更优秀的教师,至少要包装出更优秀的教师来接手班级。
*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(二)乙方逾期未支付培训费用的,甲方有权终止或中止培训服务,乙方需支付实际已培训天数的课时费,每逾期一日应按逾期金额[]%的标准(不超过万分之六点五)向甲方支付违约金。
影响︰能够帮助机构进行催单。教务老师在做续费催单时,可以以此规定来促进家长尽快续交费用。但在操作过程,要把握好度,避免操之过度而适得其反。
(三)由于乙方的原因,无法继续接受培训服务的,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。
影响∶当家长、学生因自身原因而无法继续接受培训服务时,机构可以有权拒绝承担违约责任,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无理退费。
*图片来源于摄图网
(四)因战争、自然灾害、传染性疾病等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,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,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,双方按照实际消耗课时结算(或协商结算)培训费用。
影响:帮机构规避不可抗拒的风险。比如此次新冠疫情就属于不可抗力因素。
由于文章篇幅原因,给大家就甲方、乙方权益做了合同部分条款的解读,总的来说,本次《培训合同(示范本)》,是教育部和市场监管局站在家校双方的立场,对整个培训市场合同乱象进行的一个规范。其目的是保护双方权益、明确双方责任、规避漏洞与风险,也尽力做到了公平公正。
俗话说:无规矩不成方圆,不规范难成规模,就这次的《培训合同(示范本)》来说,对于想要深耕于教育行业的校长们来说,规范市场必然是趋势!只有提前做好准备,才能抓住机遇!